人民網北京3月2日電 食管癌的發生與口腔細菌有關!近日,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口腔科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被《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發表。該文證明:牙齦卟啉單胞菌可能是食管鱗狀細胞癌的一個危險因素。作為牙周病的主要誘發細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存在于61%的食管鱗狀細胞癌組織中,其在腫瘤周圍組織中只有12%的患者能夠被檢測,而這種微生物在正常人的食管組織中尚未發現。該文先后被《SciienceDaily》《DrugNews》《NewsMax》《NDTV》《ScienceNewsline》《SciFeeds》《EurekAlert》等20余家美國網站轉載。 以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馮笑山院長(通訊作者)、副院長高社干教授、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助理教授王會智博士以及理查德·拉蒙特博士等為首的研究團隊,從100例食管鱗癌患者和100名正常健康人的組織樣本中,測量其牙齦卟啉單胞菌酶分泌賴氨酸蛋白酶的含量,以及該細菌DNA在食管組織中的表達。檢測結果表明:牙齦卟啉單胞菌酶及其DNA的含量在食管癌患者的癌組織中要顯著高于周圍組織以及正常對照組織,研究人員還發現牙齦卟啉單胞菌酶與食管癌細胞的分化、轉移和總生存率密切相關。 初步研究證明,根除這種常見的口腔病原體,可能有助于減少食管癌的發病率。該文第一作者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高社干教授認為,這個發現將會為我國的食管癌治療和預防研究帶來進展,比如,改善口腔衛生可能會降低食管癌的風險;篩查牙齦卟啉單胞菌可識別易感者;應用抗細菌策略可能防止食管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