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景華院區肝膽外科在血液內科、消化內科、手術部等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獨立完成了醫院第一例肝硬化患者自體骨髓移植術。
40歲的患者劉某,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反復出血先后在消化內科、肝膽外科住院治療。考慮到肝硬化門脈高壓的手術僅能解決上消化道出血及脾亢問題,對劉某這樣已經硬化的肝臟已無能為力;雖然肝移植能改善硬化的肝臟,但風險極大,花費也非常大。經過反復研究,最終確定由曾到上海跟隨劉保池教授學習自體骨髓移植技術的科室副主任鄭幼偉采用該技術幫助患者改善肝功能。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自體骨髓移植技術能明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經過充分的論證和術前準備,鄭幼偉主任和宋俊鑫主治醫師對患者實施了脾切除術加門體靜脈斷流術,并在手術部楊惠敏護土長等人的協助下,在患者皮下留置了一個門靜脈輸注泵。靜脈輸液泵是植入胃網膜右靜脈,為自體骨髓肝內輸注的通道。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術后十多天時,在血液內科秦玲主任、鄧會陽主治醫師等人的協助下提取了患者的骨髓,成功輸注到其肝內。患者術后恢復良好,已康復出院。
由于骨髓內含有間充質干組胞,能定向分化,自體骨髓肝內輸入分化成活率高,因此,此項技術的成功開展為廣大肝硬化患者提供了一項很好的選擇。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是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在我國大約有1億人感染過乙型肝炎,數百萬人發展為肝硬化,還有數百萬人感染過丙型肝炎,而丙型肝炎一般臨床表現比較隱匿,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經發展到肝硬化。另外,還有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瘀膽性肝硬化等等。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臟代償功能較強無明顯癥狀,后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并有多系統受累,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并發癥。常用的治療有肝臟移植手術、肝硬化的細胞治療、自體骨髓肝內輸注治療肝硬化。
肝移植是治療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肝源緊張和昂貴的醫療費用,限制了肝移植的普及開展,因此,自體骨髓肝內輸注治療肝硬化成為一個新的選擇。這項技術的原理,是人體自身一些細胞還具有原始細胞的功能,可以分化成其他各種細胞。而在骨髓里面就有一些干細胞,如果把它比作種子,把這個種子種在不同的組織器官里,它就會發育增殖,如果把整個骨髓輸進去,就相當于包括把干細胞周圍的微環境都輸進去了,也就是種子加土壤一起移植,效果更好。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從2009年以來,對200多例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做了自體骨髓經門靜脈輸住治療,大多數患者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肝臟體積逐漸增大接近正常,彈性超聲檢查肝臟硬度減輕。景華院區肝膽外科獨立開展此項新技術,標志著醫院在肝硬化治療方面上了一個新臺階。
(肝膽外科 鄭幼偉 宋俊鑫)